主持人张绍刚
嘉宾文颐
扬子晚报6月2日刊文称 近日 天津卫视招聘节目《非你莫属》上 有位应聘者郭杰遭到老板团对其学历真实性的质疑 结果当场失去意识 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该节目随后邀请了法国高等教育署驻华代表处首席协调人 史力克 先生 来为当前备受关注的法国学历问题提供专业解读 同时 也对"BAC+5"的资格认证进行了详细阐释但郭杰拒绝了节目组“把证书带到节目现场验真假”的要求。
《非你莫属》遭网友抵制 张绍刚回应
郭杰:拒绝把证书带到节目现场验真假
郭杰参与的那期节目里,评委文颐说过“BAC+5等同于一所中国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历”,这话引发了很大争议,郭杰的学历证到底是不是真的,也让大家议论纷纷。针对这些疑问,史力克对法国硕士文凭的授予方式做了介绍,他说明,法国的硕士资格是国家授予的,不管是公立大学还是工程师学院,亦或是其他专业的学校,拿到的学位都是一样的。授予学位者会获得相应头衔,具体依据是教育部哪项规定,需要哪个委员会进行何种审批,这些信息都应明确说明。工程师的资格证明上,主体部分标注为“工程师资格”,下方会注明“等同公立大学学习经历”。张绍刚表示,若节目内容有误,团队会主动承认错误。他还提及,节目制作方曾请求郭杰将学位证书带到现场,并由专家即时核查其真伪。但郭杰以“谢谢,不用了”回绝。
文颐:不是不想道歉,而是不知所措
《非你莫属》的评审委员、尊酷网的发起合伙人文颐前天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《非你莫属》的官方动态,同时也对相关情况致以歉意,他坦言在节目里说话不够得体,让不少观众感到难过,为此他深表歉意。我不过是个寻常女性,难免会出错,但我从未存心去伤害或冒犯任何人,当面对四面八方的指责和辱骂,我感到十分沉重,并非不愿认错,只是茫然无措,这几天常常整夜睡不着,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事迁怒到我的家人和亲友身上,文颐在结尾又补充道,户口本上:姓名文鑫,原名为文颐。
文颐对求职者郭杰的学历提出疑问,不料自身遭遇了事实核查。节目播出后,网友们开始质疑文颐的学历,并在她的微博上留言要求她公开致歉,留言数量累计超过九万条。沈阳有一位留法经历的人士更是决定对文颐提起诉讼,要求她必须进行道歉。昨天,记者通过文颐的微博发现,她已删除了所有过往微博内容以及关注列表,并且关闭了评论区。
张绍刚:我们仍然会继续坚持下去
节目制作人刘爽通过微博平台,就节目中出现的“BAC+5”和专科毕业等错误内容,向在法国学习的学生群体再次表达歉意!这期节目计划于下周向全国观众播放,同时再次邀请法国留学生参加非你莫属,在这里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,从而获得心仪的工作岗位。张绍刚作为节目主持人谈到,倘若在节目上出现失误,无论是他个人还是其上级,都会勇于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,绝不包庇,必定修正。不过,对于应该坚守的原则,他们依然会毫不动摇地执行。宗河
名词解释
“BAC+5”学历
法国教育部门于2003年11月参照欧洲学分互认体系,决定法国学位将同欧盟其它国家一致,划分为学士、硕士、博士三个层级,即高中会考证书后三年、五年、八年制学历认证。硕士层级(高中会考证书后五年):学习周期两年,修满120个学分后授予硕士学位。法国的硕士教育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路径,分别是学术导向的硕士,它对应于改革之前的DEA文凭,为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,以及职业导向的硕士,它对应于改革之前的DESS文凭,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。对于选择学术型硕士的学生,在满足相关条件并成功完成学业后,若有意继续进行学术深造,则将进入博士学习阶段,这个阶段通常被称为BAC+8。
脱口秀
你们“演”过了
这个节目给年轻人求职带来的启示,是你能见识到比现实工作环境更加严苛的对待方式。观察刘俐俐和郭杰的表现,让人深感张绍刚的表演非常逼真。确实存在一种职场中的隐秘规则,即用人单位掌握着主动权,但这种规则绝不能成为他们随意凌辱求职者人格的理由。郭杰在场上暴露出的诸多不足,以及实际表现与学历证明的严重不符,张绍刚和BOSS团评委一开始就抱有怀疑态度,接着不断追问,甚至不允许选手申辩。选手倒地时,评委质疑其真实性,并刻薄评价说对方不是导演而是演员。这种冷漠的审视方式,让观众感到非常难过。郭杰在赛场上的表现显得有些缺乏底气,因此才会被极具威严的质询搞得身体发抖、头脑混乱。他在离场时表示,“是否会产生长远影响?当时就彻底垮了,这对我的未来是极为沉重的打击”。要感谢《非你莫属》这个节目,它成功摧毁了一个在国外学习了十年的硕士的自信心。
示弱其实是卓越者的风度,那些搞集体攻击的评委们其实也有难以启齿的顾虑,被揭穿学历造假的书颐就非常出戏地跌落神坛,来宣传的公司自身也作假,这难道不玷污了节目标榜的“值得信赖的求职渠道”吗,书颐最近连续多晚都难以入眠,和郭杰突然昏厥一样承受着巨大压力,节目原本想通过揭露真相来吸引选手,结果反而让观众把广告商给“坑”了,这场误会闹得真是狼狈
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个节目的本质:兼具消遣与商业推广。参赛者、点评人和播报员都不介意其中含有“演绎”、“应对”过度的元素。就连公开反对该节目的李开复,也被方舟子等打假人士讥讽:他出神入化地配合了节目的宣导,达到了超越“为利而创”的浅薄层次。观众们的“应对过度”确实值得怀疑,毕竟当前网络宣传领域藏龙卧虎。就用张绍刚在节目中的原话来转述《非你莫属》吧:面试本就是正常沟通,为何要刻意表演?那些渴望走红出名的,想靠装傻获得大家的喜欢吗?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害怕,但我确实感到害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