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德云社成立于1996年,早期名称为“北京相声大会”,最初由郭德纲、李菁和张文顺三位共同发起,创业初期经营状况不佳,团队规模很小,仅由三人组成,演出流程通常是张文顺率先表演单口相声,接着郭德纲登场进行对口相声,随后李菁外出演唱戏曲,最后三人合演群口相声,整个表演环节到此结束
到2004年,德云社的艺人不断扩充,欣赏相声的观众们也纷纷称赞郭德纲,当年十一月,德云社组织了一场即将绝迹的曲艺演出,两百来人的场地挤得水泄不通,台后的郭德纲见到后露出欣慰的笑容,明白自己创建的团体终于站稳了脚跟
回想起自己三次前往北京的经历,郭德纲也感到悲伤涌上心头,少年时期离开天津,前两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,直到第三次,据郭德纲自己讲,当时他是抱着“同流合污”的心态去的,想要像其他相声艺人那样,通过一场演出赚到20块钱,即便如此,他仍然遭到了同行的排挤
郭德纲遇见张文顺之后,境况逐渐改善,张文顺的身份颇为特殊,他既是“文”字辈中的前辈,又是北京曲艺团首届的学长,众多同行艺人,大多要对他表示几分敬意
张文顺性情跟郭德纲相近,都是记仇的人,年轻时他在曲艺团与女学员交往,遭到单位告诫面临解雇,失业之后张文顺的事业反而蒸蒸日上,他最初在装修公司从事工作,随后又负责了一支建筑队伍,经营规模持续扩张,北京前门区域过半商铺都由他进行装修,积累了丰厚财富
获得资金后,张文顺重新从事了相声表演,但当时相声界的同行大多已经拥有了固定的合作者,因此张文顺被随机安排与郭德纲搭档说相声,起初张文顺对郭德纲并不看好,也不愿意给他分配工作,然而后来这个小个子演员越说越有激情,张文顺对他的看法也发生了显著变化,认识到他是一位经过刻苦训练的演员,对郭德纲也产生了欣赏人才的意愿,经过两人商议,北京相声大会就此成立
德云社的迅速走红,张文顺功不可没,此外还有一位主持人居功至伟,他便是大鹏,当时大鹏在北京电台担任主播,某次偶然前往天桥,拜访了李文山,机缘巧合下听到了郭德纲先生的相声,其内容深深吸引了他,听完整场演出后,大鹏找到张文顺,表达了想要将德云社的相声录制在光盘上,并在节目中播放的想法
郭德纲听了这个建议,马上欣然应允,因为他清楚,广播是德云社绝佳的推广途径,于是,那年,由大鹏主持的广播节目《开心茶馆》便在北京的出租车中广泛传播开来,德云社的拥趸日益增多,郭德纲的声望也随之不断攀升
郭德纲出名之后,有次跟媒体谈天,他透露说:这些年来,有众多人士扶持过德云社,不少人声称是自家把团体推上高位的,其实他们中的许多人我们并不欣赏,不过要是大鹏那样的人说,是他使德云社走红,那我们就会接受这个说法
得益于张文顺和大鹏,德云社从创建到声名鹊起,仅历时十年,然而令人惋惜的是,后来大鹏遭到部分人的排挤,几乎失业,张文顺也因罹患癌症,不得不接受多次手术,在又一次出院后,他仍不放心郭德纲,特意前往德云社维持秩序,并且协助郭德纲表演了一段名为《论相声50年之现状》的精彩作品
郭德纲站在台上,情绪愈发强烈,回想起自身遭遇的诸多不易,以及老友的健康问题,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,说道“我钟爱它,唯恐它就此终结,我珍视它,可又有谁能体恤我呢?”,话音刚落,就连张文顺也陷入了静默之中
张文顺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,郭德纲的合作伙伴更换为于谦,即便躺在病榻上,他最为挂心的还是德云社,2008年,德云社的徐德亮与王文林同时宣布退出,这是该团体首次出现成员离队的情况,得知这个消息后,张文顺既震惊又愤怒,马上发布公开声明,其中着重阐述了三个方面
1.德云社初衷是为了弘扬相声艺术,去留皆可,尊重他人的决定
徐德亮是张文顺口中的徒弟,不过他们之间没有举行拜师礼,也就是没有进行收徒仪式
3.德字辈是张文顺弟子的家谱排序,徐德亮应归还